当前位置

首页>嵩山资讯>景区新闻> 嵩山少林寺:放眼世界,它绝对算得上中国知名度最高的那一类别

嵩山少林寺:放眼世界,它绝对算得上中国知名度最高的那一类别

嵩山景区  浏览:17506 次  时间:2018-12-27

嵩山少林寺:放眼世界,它绝对算得上中国知名度最高的那一类别

嵩山少林寺:放眼世界,它绝对算得上

中国知名度最高的那一类别

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,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,故名“少林寺”。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,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,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,被誉为“天下第一名刹”。唐宋年间少林寺拥有土地14000多亩,寺基540亩,楼台殿阁5000馀间,僧徒达2000多人。达摩开创的禅宗教派在唐朝兴盛,是唐代佛教中最大的宗派。嘉靖时期,日本倭寇袭扰中国沿海,少林僧侣抗倭有功,因此政府大规模修整寺院,少林寺还享有官府所赐予的免除粮差等特权。其后,少林僧人至少有六次被明朝政府征调参与战事,并屡建功勋,所以朝廷又多次为少林寺树碑建坊修殿,而少林功夫在中国武术界的权威地位也得以确立。少林塔林是少林历代高僧、住持方丈的墓寝。塔林中现存从唐至今的各类塔256座,其中元塔47座,仅次明塔的存量。据说现存塔仅是原来的二分之一,其馀被历年来山上洪水所冲毁。这里的47座元塔其建筑风格、砖石雕刻为研究元代的建筑艺术留下了宝贵实物。更可贵的是几乎每座塔都有塔铭留存,为研究少林寺的历史和元代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。

嵩山少林寺:放眼世界,它绝对算得上中国知名度最高的那一类别

嵩阳书院:北魏是佛教道场嵩阳寺,

后逐渐演变为儒教圣地之一

嵩阳书院是古代高等学府,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。嵩阳书院建制古朴雅致,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五进,廊庑俱全。嵩阳书院因其独特的儒学教育建筑性质,被称为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、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“标本”。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,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而又独特的地位,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。嵩阳书院是其中的佼佼者,对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培养造就人才发挥了重要的教育作用。嵩阳书院在历史上曾是佛教、道教场所,但时间最长最有名气的是作为儒教圣地。嵩阳书院初建于北魏太和八年,名为嵩阳寺,为佛教活动场所,僧待多达数百人。登封是尧、舜、禹、周公等曾经居住过的地方。据记载,先后在嵩阳书院讲学的有范仲淹、司马光、程颢、程颐、杨时、朱熹、李纲、范纯仁等二十四人。司马光的巨着《资治通鉴》第9卷至21卷就是在嵩阳书院和崇福宫完成的。号称“二程”的程颐、程颢在嵩阳书院讲学10馀年。名儒景冬,曾就读于嵩阳书院,中进士后,曾九任御史。从此嵩阳书院成为北宋影响最大的书院之一。

嵩山少林寺:放眼世界,它绝对算得上中国知名度最高的那一类别

嵩岳寺塔:密檐式十二边形塔国内唯一,

几达“化方为圆”境界

嵩岳寺塔位于郑州登封市城西北5公里处嵩山南麓峻极峰下嵩岳寺内,初建于北魏正光四年,塔顶重修于唐。该塔历经1400多年风雨侵蚀,仍巍然屹立,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,也是全国古塔中的孤例。嵩岳寺塔为砖筑密檐式塔,也是唯一的一座十二边形塔,其近于圆形的平面,分为上下两段的塔身,都与印度“stupa”相当接近,是密檐塔的早期形态。嵩岳寺始建于北魏永平二年,原是宣武帝的离宫,后改为佛教寺院,正光元年改名闲居寺。隋仁寿二年改名嵩岳寺。唐武则天和高宗游嵩山时,曾把嵩岳寺改作行宫。这种密檐形12边形塔在中国现存的数百座砖塔中,是绝无仅有的,在当时也是少见的。该塔不仅以其独特的平面形状而闻名,而且还以其优美的体形轮廓而着称于世。整个塔室上下贯通,呈圆筒状。塔室之内,原置佛台佛像,供和尚和香客绕塔做佛事之用。全塔刚劲雄伟,轻快秀丽,建筑工艺极为精巧。嵩岳寺塔无论在建筑艺术上,还是在建筑技术方面,都是中国和世界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件珍品。

嵩山少林寺:放眼世界,它绝对算得上中国知名度最高的那一类别

观星台:元朝郭守敬主持创建,

根据观测数据编制出《授时历》

至元十三年,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建登封观星台,位于位于登封市告成镇。登封观星台是中国现存完好的天文台之一,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科学建筑物之一,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上的卓越成就,在世界天文史、建筑史上都有很高的价值。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,为了恢复农牧业生产,任用著名科学家郭守敬和王恂等进行历法改革。首先,让郭守敬创制了新的天文仪器,然后又组织了规模空前的天文大地测量,在全国二十七个地方建立了天文台和观测站,登封观星台就是当时的中心观测站。经过天文台几年的辛勤观测推算,终于在公元1281年编制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——《授时历》。与现代科学推算的回归年期相比,《授时历》仅差26秒。观星台不仅保存了我国古代圭表测影的实物,也是自周公土圭测影以来测影技术发展的高峰。除了测量日影的功能之外,当年的观星台上可能还有观测星象等设施。元初进行“四海测验”时,在此地观测北极星的记录,已载入《元史天文志》中:“河南府阳城,北极出地三十四度太弱。